论个人修养

人需要修养吗?不需要吗?

关于这个问题,小可做了一些小小的研究,现在跟大家汇报一下。

小可常想,人活着为了什么呢?思来想去,无非以下三个方面:

一:个人之幸福。
  二:集体之进步。
  三:社会之和谐。

怎么实现这些目标呢?幸福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的,而这些条件是需要人去创造的,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毕竟不会常有。比如我们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或事业以维持我们的物质生活需求;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来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;需要良好的社交关系来满足我们的人际交往需求;需要安定、和谐的社会环境来保障我们正常的社会活动。

那么,又如何去达到这些条件呢?这就需要适当加强我们的修养。修养是人在个体心灵深处经历自我认识、自我解剖、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所达成的境界,比如坚持、进取、勤奋、自制、诚信、宽容、忍耐等等。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,会促进我们的人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。

所以,我们还是需要一些修养的。

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伟大的学问家、教育家兼老人家叫孔子。曾子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得意门生。曾子曾经曰过:“吾日三省吾身——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。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,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?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?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,有没有时时温习、实践呢?”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,曾子是通过每日的反省来加强自己的责任、诚信等修养的。

放眼世界,在米国建国初期有一位很有名的大腕叫本杰明•富兰克林。这位富爷是米国著名的政治家、物理学家;同时也是出版商、印刷商、记者、作家、慈善家;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。他是米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,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,并曾出任米国驻法国大使,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米国独立。他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,并且发明了避雷针,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。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,蛙鞋等等,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。富爷出生于一个很普通的工匠家庭,因为家穷,只上过两年的正规学校,还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厂工人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根。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惊人的成就的呢?

富爷写过一本自传,其中谈到了他是如何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的。富爷认为,人生取得成就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人格,其中包括秩序、果断、勤奋、诚恳、镇定、谦虚等若干项原则。当然,光知道这些原则不行,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修习,使之成为习惯,进而内化成为个人人格的一部分。富爷把这些原则列成一个表格,每周修习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原则,修习完成后再修习下一个原则,如此反复不止。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,他发现自己的举手投足、为人处世、待人接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

由此启发,小可想到何不编写一个软件来帮助各位同道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呢?经过一番考察,小可总结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的一些原则或主题,并加以分门别类,如下图所示:

对于每一个主题,又从题解、文章、名言三个方面进一步加以阐述,使大家更深入了解该主题的内涵,如下图所示:

大家可以选择一项或若干项主题添加到日常修习列表中,如下图所示:

可以每天给自己打分,如下图所示:

还可以查看自己所有的修习记录,如下图所示:

应当申明的是,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、包容的社会,软件当中列出的这么些原则或者主题,大家尽可以各取所需,选择您认为必要的来修习;对于每一项主题,修习到何种程度为止也是由您个人来确定的。人虽然不一定能尽善尽美,但是不管怎么样,愿意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!

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推崇所谓的“成功”。有一位知名人士是这样看待成功的。她认为,首先,成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,不同的人对于何为成功有不同的评判。另外,所谓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机遇、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,甚至可以说成功是难以把握的。与成功相比,更重要的是“成长”。人的成长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小环境,而进入一个更广阔世界的过程。这种突破,不仅要突破物理空间的界限,也要突破心灵空间的界限。可能会有人会妨碍你的成功,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。成功虽然难以把握,但成长却是我们个人可以把握的。

所以说,成长是一个长期的、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,成功不过是成长的副产品。当我们努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也许,那所谓的成功就不期而然地来到了。

小可非常认同以上看法。

谨以此与诸位同道共勉!

谢谢大家!

点击此处前往App下载页面